到底「抗生素」是什麼?跟細菌感染有關?又有哪些副作用?
每個人都有感冒的經驗,到診所就診時,醫生十次有八次開抗生素。醫生為什麼那麼常開抗生素呢?想了解原因,一切要從認識抗生素開始。以下仁者藥山團隊將帶您一起認識抗生素是什麼?以及細菌感染的真相是什麼?
● 「抗生素」是什麼?
抗生素是一種可以對抗「細菌」的藥物,可以使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。抗生素被廣泛地製造成各種型態,例如:軟膏、膠囊、點滴等。抗生素是這類藥的總稱,耳熟能想的盤尼西林(青黴素)就是抗生素的其中一種。
之所以如此廣泛地被運用,是因為「細菌感染」,在沒有抗生素的年代(大約距今100年前),人類的平均壽命大約是40歲,在100年後的今日,人類的平均壽命已經超過70歲了。一個藥物的發明,改變了人類死於細菌感染的命運,抗生素就是這麼有效。〈更多內容請參考:什麼病可以用抗生素?〉
● 既然抗生素這麼有效,何不做成保健食品?
如果抗生素這麼有效,為何不讓人每天吃,吃保養,人類就不會生病了?
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三個:
第一是「長期使用抗生素會產生抗藥性」
第二是「藥物有副作用」
第三是「抗生素也會殺死好的細菌」。
這就說明了,藥物與保健食品雖然都能讓人健康,但其實是全然不同的東西。
〈相關內容請參考:保健食品是藥不是藥?〉
● 細菌與人體的關係
細菌與人體存在一個複雜的相互依存關係。很多時候我們需倚賴居住在身體裡的細菌們來協助代謝反應,產生許多人體無法自行生成的營養分子,例如:短鏈脂肪酸便是由腸道細菌分解抗解澱粉而來,而短鏈脂肪酸具有提供養分、調節免疫的效果。
某些類型的細菌可以幫助人體維持正常生理機能。然而一旦這個微妙的平衡被破壞了,細菌也有可能反過來造成人體生病,此時我們稱呼這些造成疾病的細菌為「致病菌」。細菌就是一個這樣特別的存在,有的時候會保護人體,有的時候則會讓人感染生病。
● 細菌致病的真相
如同剛剛提到的,一旦人體跟細菌之間的平衡關係被破壞了,細菌就可能跑到不該去的地方變成「致病菌」。例如:腸道裡有混雜了各種細菌,最出名的就是大腸桿菌,大腸桿菌一但從腸道跑到了泌尿道,就會造成泌尿道感染。如果從腸道跑到了血液裡面,就會變成菌血症。因此維護正常腸道的功能,保持腸道菌叢的健康就是愈來愈被重視的課題。
這種腸道保健的觀念不只在現代醫學中被提倡,在中醫裡也有相同的觀念,中國古代金朝醫家李東垣就提倡脾胃論,他認為治療疾病,就應該從整健脾胃開始,有好的脾胃才有好的吸收,才能把藥物的功效完美發揮。
● 總結
人類的平均壽命因為抗生素的發明而有了顯著的改變,雖然抗生素可以幫助我們抵禦細菌的攻擊,但是過度濫用也可能導致不好的結果。細菌與人類有相互依存的關係,一旦平衡被打破,便有可能造成細菌感染如泌尿道感染,甚至更嚴重的菌血症。避免疾病找上門,平時的身體保健也很重要。